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联通主义视角下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地学课程资

来源:地学前缘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与创新进程的加快,开放网络学习的大数据时代的来临[1],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知识半衰期日益缩短成为当下学习的背景的显著特征,因此社会学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与创新进程的加快,开放网络学习的大数据时代的来临[1],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知识半衰期日益缩短成为当下学习的背景的显著特征,因此社会学习网络逐渐成为当前学习的核心要素[2]。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强调学习成为应对未来快速变化的有效途径[3,4]。乔治·西蒙斯于2004年系统提出了联通主义的思想,指出学习不再是内化的个人活动,而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5],知识的习得方式从个人的建构、积累外延到通过联系、连接自身与外在,建立点与点之间连接,进而建构新知识体验[6],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由从碎片化学习转向连通化[7]。

“十三五”期间,随着网络教学的普及,大力开发适应移动时代所需要的网络课程,日益成为高校新模式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8]。信息时代便捷的学习机会、多样的学习环境以及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习活动更加自主化、个性化,使教育的适应性得到大大加强。然而目前移动学习资源存在着数量多、覆盖广、形式多样等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数据冗余、资源无序、质量复杂、条理性不足碎片化严重等问题[8,10],这些问题不仅是制约学生网络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的关键,也是构建科学合理的网络课程资源要突破的窠臼。

地学为本科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具有实践性强、教学内容交叉复杂、知识体系庞大、信息更新周期短的特点[11],传统的课堂教学和以教师授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培养学生自主习能力、创新意识的需要。地学网络资源同样具备了网络时代信息资源的优劣,如何将传统网络教学和移动学习融为一体,充分发挥移动终端的优势,是当前创新网络教学模式的重大课题[8-10,12,13]。因此,本文尝试基于联通主义的理论,探究如何使用移动客户端方式下开展对地学网络资源的追踪和收集和合理化制定;继而开展基于联通主义视角下教学交互所支持的课程知识创新过程研究与资源构建。

一 地学课程资源平台构建现状

(一) 地学课程资源构建困境

开展地学课程建设,优先了解当前地学教学现状、学习主体学习方式、学生专业认同现状以及当下地学网络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传统与现代地学课程资源的差异

课程资源构建的定位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地学教学的质量。传统书本课程资源内容单薄,仅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未提升到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高度上来,且资源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当前网络中相关资源面临如何追踪和收集分布式网络环境中的大数据,促使数据有质量、有深度、有条理、有关联;地学课程本身作为实践性、基础性强的学科,广泛存在体系庞杂、知识点零散、学科体系连接弱的问题。面临网络资源冗杂、无序、海量、时序不定的问题,造成当前网络资源造成点对点、点对多、多对多等多形式的交互渠道不通畅,学习者的参与度较低的现状。

2.缺乏实际有效的地学教学实践平台

实践教学是地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技能锻炼的重要环节,通过野外实地考察、观测和描述野外地学现象,是融通抽象的理论知识、掌握实际地学技能、培养学生坚毅精神的最好课堂。合理的野外教学与实践的开展成为促进地学教学的必要手段,受制于教学条件、区域教学水平和教学时间等因素,实际且有效的地学实践平台相对匮乏。随着高校教育生源扩招,学生数量快速扩大,传统小团队、高实践学时的精细型实践教学模式逐渐消失,且逐渐被大班教学、单一实践所代替,严重制约了地学专业的科学化发展。

3.地学学习者的复杂性加剧地学课程资源构建难度

地学作为多学科综合的交叉学科,理工属性偏强,普通高等院校高校地学生源的中学来源差异造成地学知识体系的严重两极化,加之专业服从的学生来源较多造成兴趣上的动力缺失,加剧了专业性地学知识体系构建的时间紧迫性。同时当下集中学习的教学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地学教学的难度。因此如何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因材施教,对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与学习全过程的自觉参与性成为信息时代地学资源建设的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二) 地学课程资源构建的理论支撑

1.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联通主义学习是适应当前社会化网络环境的背景,以复杂信息环境中的教学交互为核心,和螺旋式的知识创新和网络扩展与优化为目标的学习行为[1]。相对于传统学习中强调知识的传递、接受与建构,联通主义学习强调学习即连接的建立和网络的形成。地学的学科交叉性与知识体系的多样性在繁杂的网络资源中,促进地理课程资源的优化,需要建立联通主义视角下的地学知识体系,已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信息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产物下丰富的地学资源,利于信息主体储备和学习资源库的构建,联通主义学习在网络环境中发生得最好,Web 2.0技术和社会媒体技术的发展,是促使这类学习得以迅速发生;二是便捷的网络信息传播环境提供了相对便捷的资源获取条件,联通主义作为当下其中最核心的学习理论,在教师主导下具备对信息的判断、过滤、筛选、管理、聚合、模式识别与转换、快速决策与创新能力;三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联通主义学习的落脚点和主要目标,而地学的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也是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强调的主要能力。

文章来源:《地学前缘》 网址: http://www.dxqyzz.cn/qikandaodu/2020/0930/353.html



上一篇:让地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修武县自然资
下一篇:地学游击小分队:这样干活

地学前缘投稿 | 地学前缘编辑部| 地学前缘版面费 | 地学前缘论文发表 | 地学前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地学前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