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双一流建设与大类招生改革背景下南京大学地学

来源:地学前缘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方案明确提出,要实现从高等教育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方案明确提出,要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1]。

大类招生的全称应该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大类招生相对于按专业招生,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2]。现在虽然很多高校都已经实行了大类招生政策,但多数情况下仍然是以学院为单位进行招生,在经过一年的通识课和基础课程学习后,根据学生兴趣进行专业分流和分流培养。

自2017年起,南京大学新生招生采取跨院系大类招生模式,并通过新一轮教学计划修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相应调整。这一重大改革举措将大类培养从院系级扩大到不同院系间的大类培养。其中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大气科学学院以及环境学院作为一个大类,即“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大类。

对南京大学而言,跨院系大类招生与国家的“双一流”建设战略相遇在同一年,这似乎是“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部署,也似乎是二者的自然交集或不谋而合。从人才培养上看,在南京大学这样的重点综合性大学中,这些综合配套的教育改革方案对地学人才培养到底是一种冲击还是一种促进?大家的看法莫衷一是。

一、 南京大学地学专业本科生的生源特点

在南京大学,全国知名度高或市场“就业潜力”好的专业比比皆是,因此地学专业常常被冷漠,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在专业选择越来越自由的背景下,南京大学地学专业的生源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学专业多数为调剂生

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很少接触地学的学科内涵,对地学研究内容和毕业去向非常茫然。在南京大学中,地学几乎是学生为了跨入校门不得已的选择。这种现象在其他综合性大学成立地学专业之后,也几乎没有被改变过,已经是综合性大学地学专业的传统问题和普遍现象。

2. 本科就业市场需求相对低迷

事实上,像南京大学这样的高校,地学人才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比例非常低,一般只有不到20%。而本科就业后转行的比例也很高,可以达到50%以上。而大多数真心热爱地学研究的学生,一般都会选择继续深造。在就业方面,地学人才需求随市场波动很大,但总体上需求量低于计算机和经济类等专业,这就造成地学人才就业市场低迷的假象。

3. 专业选择自由度更大

南京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齐全,综合实力强大。学科之间的相互比较,必然导致地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幅下降。南京大学本科生可以有多次专业选择机会,入学后就开始第一次“跨院系”,即通过“二次招生”制度,学生可以选择跨大类的各项拔尖计划以及实验班;在一年级末和二年级末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跨院系”,即通过专业准入制度,学生满足一定的准入条件,就可以经过选拔进入其他大类的相关专业。

应当说,通过高考进入到全国知名大学的学生生源都不错,这并不会影响地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但是,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学生成才的重要基础。由于以上原因,能够或者不得不留在地学专业学习的学生,很多时候会表现出学习动机不足、自信心缺乏、缺少自豪感和使命感。当然,上述南京大学地学专业本科生的生源特点与其他综合性大学的地学专业生源特点具有一定的类似性[3],这体现了地学在和其他学科的比较中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

二、大类培养模式下地学专业内涵挖掘与吸引力提升

与地学本科招生困难正好相反,近些年来地学研究生招生却呈现“逆势上扬”的态势。目前,南京大学地学专业的研究生人数逐年递增,已经远远超过了本科生数量,也有越来越多的非地学专业学生选择地学专业读研。当然,这一现象与本科生就业市场整体低迷、研究生成为企事业单位招聘主流有关。但同时也必须意识到,这种现象与地学人才培养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首先,地学人才培养是在学生进入大学后才正式开始的,与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相比,本科毕业生的地学专业知识相当于基础学科的高中毕业生水平,地学本科生的专业能力很难满足从事地学专业工作的需要。因此,要从事地学专业工作,攻读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几乎成了必备条件。

文章来源:《地学前缘》 网址: http://www.dxqyzz.cn/qikandaodu/2021/0319/463.html



上一篇:关于一带一路地学合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丹妮玩具携手引领学前早教新航标

地学前缘投稿 | 地学前缘编辑部| 地学前缘版面费 | 地学前缘论文发表 | 地学前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地学前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