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地质学论文_燕山与太行山构造带结合部中生代构

来源:地学前缘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11-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科学问题与研究现状 1.1.1 主要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1.1.2 研究现状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构造变形研究 1.2.2 古构造应力场研究 1.2.3 构造年代学研究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科学问题与研究现状

    1.1.1 主要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1.1.2 研究现状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构造变形研究

    1.2.2 古构造应力场研究

    1.2.3 构造年代学研究

1.3 工作量与主要研究成果

    1.3.1 工作量

    1.3.2 主要研究成果

2 断层滑动数据分析与古应力场重建方法

2.1 古应力反演的基本假设

2.2 古应力反演的主要方法

2.3 断层滑动数据反演结果的地质意义

2.4 古应力场序列的重建

    2.4.1 观测点上原始数据的分期配套

    2.4.2 古应力状态的分期配套

3 区域地质概况

3.1 大地构造背景

3.2 区域地层

    3.2.1 基底岩系

    3.2.2 中上元古界

    3.2.3 古生界

    3.2.4 中生界

    3.2.5 新生界

3.3 岩浆活动

    3.3.1 侵入岩

    3.3.2 火山岩

3.4 区域构造

    3.4.1 断裂构造

    3.4.2 褶皱构造

4 燕山与太行山构造带结合部中生代构造变形特征

4.1 前南大岭期近W-E向构造变形

    4.1.1 冀西北下花园地区近W-E向褶皱构造

    4.1.2 京北怀柔地区近W-E向构造变形

    4.1.3 北京西山地区近W-E向构造变形

4.2 前髫髻山期NW向构造变形

4.3 前张家口期右行转换构造系统变形特征

    4.3.1 赤城-怀柔地区右行转换构造系统

    4.3.2 下花园地区NE向逆冲断层系统

    4.3.3 北京西山地区NE向收缩构造

    4.3.4 小结

4.4 后张家口期左行转换构造系统变形特征

    4.4.1 赤城-怀柔地区左行转换构造系统

    4.4.2 北京西山地区NE向伸展构造

    4.4.3 小结

5 燕山与太行山构造带结合部中生代构造变形的年代学限制

5.1 样品的采集与描述

5.2 锆石U-Pb测年方法

    5.2.1 锆石的分选与制靶

    5.2.2 测试点的选取

    5.2.3 样品测试

    5.2.4 测试数据的处理

5.3 锆石U-Pb测年结果

5.4 对研究区中生代构造变形时代的限定意义

6 燕山与太行山构造带结合部中生代古构造应力场演化序列

6.1 前南大岭期近S-N向挤压应力场

6.2 前髫髻山期NE-SW向挤压应力场

6.3 前张家口期NW-SE向挤压应力场

6.4 后张家口期NWW-SEE伸展应力场

7 讨论

7.1 燕山与太行山构造带结合部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

7.2 近W-E向燕山构造带与NNE向太行山构造带的关系

7.3 转换构造系统对华北克拉通破坏时空范围的限制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文章摘要:位于华北克拉通北部的近W-E向燕山构造带与NNE向太行山构造带,在中生代期间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尽管近三十年来学者们通过系统的地质调查和构造变形及相关研究,比较清楚地厘定了中生代的主要构造阶段和构造事件,但在各期次构造之间的叠加改造关系、各自形成时代、具体构造形迹的组合与配套型式等方面仍存在显著地认识分歧。其中的构造变形研究,对理解这两个构造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构造变形的角度确定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时空范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区位于燕山与太行山构造带结合部,地处华北克拉通破坏区西北缘,保存有较系统、完整的中生代地质构造演化记录,因此成为研究燕山与太行山两大构造带中生代构造演化历史、它们之间的叠加改造关系及华北克拉通破坏时空分布的理想区域。本文通过开展详细的构造变形、年代学及断层滑动数据古构造应力场反演研究,厘定了研究区中生代所经历的四期主要构造变形,并建立了中生代古构造应力场演化序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燕山与太行山构造带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启示。中生代期间,研究区经历了四期重要的构造变形:(1)前南大岭时期(Pre-174 Ma),在近S-N向挤压作用下,形成了近W-E向收缩构造;(2)前髫髻山时期(168-157 Ma),在NE-SW向挤压作用下,形成了NW向褶皱与逆冲断层;(3)前张家口时期(156-143Ma),在NW-SE向挤压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NE至NNE向的逆冲断层与褶皱构造,并引起了近W-E向断裂带的右行走滑活动,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大型的右行转换构造系统;(4)后张家口时期(Post-129 Ma),在NWW-SEE向拉伸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NNE向的正断层与伸展断陷盆地,同时引起了近W-E向断裂带部分区段的左行走滑活动,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大规模的左行转换构造系统。构造变形研究显示,尽管燕山构造带和太行山构造带的形成时间不同,所属构造系统也存在明显区别,但是太行山构造带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局部继承和明显改造了燕山构造带的早期构造形迹,且二者中的许多构造形迹同时形成于统一的构造应力场下。前张家口期(156-143 Ma)的右行转换构造系统包含大量NE至NNE向的收缩构造变形,其西界大致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太行山构造带之间,限定了“克拉通改造区”与“原始克拉通区”的界线。后张家口期(Post-129 Ma)的左行转换构造系统包括了大规模的NNE向伸展构造变形,其西界与燕山构造带南缘的左行走滑断裂带共同限定了“克拉通破坏区”与“克拉通改造区”之间的界线。此外,这两大转换构造系统的活动时限也分别限定了华北克拉通被改造和破坏的时间。

文章来源:《地学前缘》 网址: http://www.dxqyzz.cn/qikandaodu/2021/1110/554.html



上一篇:地质学论文_近五年地质学领域研究热点的数据可
下一篇:地质学论文_Epigenetic geochemical dynamics

地学前缘投稿 | 地学前缘编辑部| 地学前缘版面费 | 地学前缘论文发表 | 地学前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地学前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