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古生物学家确认:中国最大恐龙足迹点位于四川

来源:地学前缘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处观看三比罗嘎二号点足迹面 封面新闻记者 刘建 徐湘东 肖洋 3月3日,多名中外古生物学家联名发布消息,确认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的三比罗嘎二号足迹点,为中国目前发现的面

近处观看三比罗嘎二号点足迹面

封面新闻记者 刘建 徐湘东 肖洋

3月3日,多名中外古生物学家联名发布消息,确认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的三比罗嘎二号足迹点,为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恐龙足迹点,面积超过9000平方米,足迹至少有933个。

此次研究结果,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自贡恐龙博物馆专家彭光照、叶勇,美国科罗卡多大学丹佛分校马丁·洛克利教授,德国足迹学者亨德里克·克莱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生王妙言等共同发表。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地质学期刊《地学前缘》杂志上。

矿区发现恐龙足迹 为目前全国最大

三比罗嘎二号点足迹面远景

昭觉县三比罗嘎恐龙足迹,位于当地一处铜矿的矿区内。

昭觉县文管所原所长俄比解放,是这些恐龙足迹的发现者和保护者。据他介绍,在上世纪90年代,当地开矿爆破时,就有大量恐龙足迹暴露。这些年来,也因矿石开采、侵蚀或崩塌,足迹被损毁了不少。

作为恐龙足迹学者,邢立达从2013年开始,他连续多年到三比罗嘎对恐龙足迹进行考察,封面新闻记者也曾多次跟随前往。

邢立达说,三比罗嘎化石点,从北向南延伸约1公里,从东向西延伸约0.5公里。这些恐龙足迹,位于白垩纪早期飞天山组碎屑岩中的多个陡倾岩面上。

根据目前已经确定的四个重要的足迹点,被编为一号、二号、二号北和三号。其中,一号足迹点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其它足迹点,为古生物学家在2012年至2019年间陆续发现。

二号足迹点,经历过两次暴露。2013年,古生物学家描述了该足迹点较小的足迹面,其中包括中国首例确凿的恐龙游泳迹。此后,持续的采矿增加了该足迹点的暴露面,使其成为了目前中国最大的恐龙足迹点。

2018至2019年,古生物学家通过攀岩、无人机探索等方式,确认二号足迹点层面上,至少有933个可识别的恐龙足迹。

其中,还包括中国目前记录的,最长的蜥脚类和鸟脚类行迹,分别约80米、52米。这些足迹,还展示了造迹者运动方向的明显变化。

考察学者在为恐龙足迹覆膜描绘轮廓

足迹种类丰富 四个点位发现1928个

“二号足迹点的恐龙足迹非常丰富。”邢立达介绍说,根据目前发现,包括有61道行迹(37道鸟脚类、10道兽脚类、14道蜥脚类)和7个孤立足迹,共代表了68个造迹者。其中,鸟脚类行迹,包括大型和小型造迹者,约占总数的54%。

此外,古生物学家还记录了另外一个较小的足迹点,即三号足迹点。这里发现了至少6道鸟脚类和4道兽脚类行迹。

根据分析,二号和三号足迹点,都包括了平行的鸟脚类行迹,可能代表着当时恐龙的社交或群居行为。

邢立达说,综合起来,目前,三比罗嘎的四个足迹点,共包括了1928个足迹,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包括此前发现的翼龙足迹和兽脚类游泳迹。

据古生物学家推测,在1亿多年前,三比罗嘎一带的岩层还是松软的湖泊泥沙,不同种类的恐龙在此行走,留下了深深脚印。沧海桑田,脚印被泥沙逐层覆盖,逐渐形成了如今的足迹化石。

为科学研究提供样本 建议加大保护力度

邢立达表示,三比罗嘎大规模恐龙足迹点,是研究恐龙足迹的绝佳地区,上千个足迹被暴露,包括我国目前发现的最长的蜥脚类和鸟脚类行迹,具有巨大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四川盆地南部,缺乏白垩纪恐龙骨骼实体化石,三比罗嘎丰富的足迹数据,成为了研究该地区恐龙动物群古生态学的普查样本。

同时,大量的足迹,对于研究恐龙的行为学,或者它的运动学等方面,也有帮助。这些足迹,还展示了当时恐龙的一些群居证据,比如发现了鸭嘴龙类是集群的,可以此研究恐龙的社会行为。

古生物学家在垮塌的岩石上,发现了鸭嘴龙类足迹

邢立达推测,在三比罗嘎及周边区域,如果继续寻找,应该还会发现更多的恐龙足迹。不过,在周边区域找到恐龙骨骼化石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足迹化石与骨骼化石的埋藏条件不太一样。

目前,三比罗嘎矿区已经停止了矿石开采。邢立达表示,该区域需要古生物学家持续监测情况,在足迹面完全剥蚀之前,尽可能多收集足迹数据。他建议,当地应加强对已发现足迹面的保护,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开发成一个地质公园,带动当地旅游发展。

文章来源:《地学前缘》 网址: http://www.dxqyzz.cn/zonghexinwen/2021/0305/437.html



上一篇:科学家发现中国最大恐龙足迹点
下一篇:练练练!直击武警节后火热练兵场

地学前缘投稿 | 地学前缘编辑部| 地学前缘版面费 | 地学前缘论文发表 | 地学前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地学前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